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级重大咨询项目 “产业需求预测和少子化趋势下的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预备会在京召开

发布者:毛智伟发布时间:2023-01-31浏览次数:29

   131日(周二)上午,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2023年院级重大咨询项目“产业需求预测和少子化趋势下的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预备会在中国工程院219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召开。会议由朱高峰院士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周玉,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教授,以及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等部委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有关领导和研究人员共二十余人参会。

朱院士首先介绍了会议背景。他指出我国人口绝对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人口结构、产业机构的改变对教育系统的影响越发突出。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在较短时期内我国就进入了人口绝对值下降阶段,新时期以后,少子化的影响牵扯面非常广,涉及产业发展、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等各方面社会问题,同我国实现现代化强国战略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因此工程院教育委员会设立了此项目,研究预测即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意义十分重大。


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王迪副主任代表筹备组,从项目背景、项目内容、项目计划和项目保障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少子化发展情况为例,阐述了项目研究的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项目研究目标应从人力资本积累、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国博弈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产业需求侧和人力资源供给适应性发展的有效方案,避免人口少子化对工程教育和产业安全的冲击,确保国家竞争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提出可行性的制度体系、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当前研究内容初步涵盖人力资本供给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研究、我国人力资源需求的建设机制、我国工程教育人力资本的有效投入和产出机制、我国高校退出机制及国际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课题的研究计划为一年,由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中心及人口所、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社部人事科学研究院等研究团队组成。



周玉院士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国际视野等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我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其结构日趋完善,但是出生率下降对教育体系的影响需加以重视,否则会产生不良结果。可从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扩大国际留学生生源、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根据地域人才需求建设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综合化和交叉融合培养人才以适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渗透下的产业变革,加强供给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予以应对。



林建华校长对王迪副主任的汇报表示了肯定。他认为少子化趋势对教育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该项目涉及的问题较多,研究应更聚焦在可控的因素,避免发散。少子化局面下最重要的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着力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力;项目研究可以着眼于提出能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推动变革的建议。



   夏春明副校长表示很高兴参与探讨朱院士牵头的项目,认为这次会议的召开有助于群策群力推动项目建设。他指出,受少子化影响我国高校在八年后会面临减招问题,这项研究对于高校后续教育教学的结构、布局、优化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具有前瞻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项目体现了精准识变、科学应变和主动求变三个特点,建议对少子化背景下工程教育相关产业、制造业需求变化有更精准的认识,为产业需求变化和供给侧建立科学合理的匹配模型,同时引导高教系统主动求变,推动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内涵建设。




教育部综改司刘自成司长建议课题研究应进一步突出工程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之间的关系,研究工程教育如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机制路径;许高勇副司长认为项目的研究对于教育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李轶群处长建议建立产业需求预测的长效机制,开发搭建数据平台,形成科学决策系统;华中科技大学余东升教授提出借鉴美国经验,注意研究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注重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北京大学李咏梅研究员建议可关注国外工程类大学如MIT已经开展的针对工程教育学生的比例和性别比例的人口研究;北京大学梅亮老师建议项目在供需匹配框架下关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高端人才需求趋势等共性的研究基础假设;人社部高擎巡视员建议研究中加入继续工程教育有关内容;清华大学陈劲教授提议把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少子化联系起来,而不是只关注少子化教育变革的变量;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李学林书记表示少子化课题研究对于工程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培养的改革都非常必要,并表示希望和相关院校机构合作,积极支持课题开展;曾卫明副主任建议课题体现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内容;程宇处长建议项目考虑中国工程教育世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晓杰主任从产业需求预测的数据挖掘、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工程教育内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表示可以利用高教学会的学术资源,支持工程教育内部研究。

朱高峰院士对项目预备会做总结。他指出,一方面中国人口趋势与以往不同,需要提前做出谋划,另一方面要考虑清楚国外经验与我国现实的区别。项目涉及到教育、产业、人才等不同方面,建议将项目按照不同主题找专业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并适时提出建议政策。最后,中国工程院二局王振海局长、丁养兵副局长对于与会院士、专家对项目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态积极支持项目研究,做好服务保障支撑工作。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围绕项目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凝聚共识、稳妥推进项目研究、后续取得高质量咨询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会人员:


线 下

朱高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业和信息化部
高 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二级巡视员
李学林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党委书记 主任
曾卫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 副主任
 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高晓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主任 副教授
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发展处 处长
李利利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发展处研究部主任
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任 朱高峰院士秘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
王振海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
丁养兵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
张文韬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
王晓俊中国工程院二局教育处(综合处)一级调研员
李双双中国工程院二局教育处(综合处)三级主任科员




线 上

周 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林建华

北京大学原校长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刘自成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局长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

许高勇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
李轶群教育部综合改革司体制改革处 处长
夏春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余东升《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执行副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李咏梅

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院长

创新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员
王秀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项目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