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作为“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的重要议程,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培养面向数智时代的工程师”边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本边会在中国工程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由浙江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战略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国际科创中心、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图1 嘉宾大合照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叶民教授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工程院二局以及浙江大学有关领导为大会致辞祝贺。

图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致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在致辞中强调,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工程师应成为具备跨学科知识、数字素养、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的领军者。高等工程教育要践行“严谨务实、求是创新、团结协作、责任担当”的工程师精神,重塑教育理念、打破学科壁垒、推进教科产深度融合、创新教学与评价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工程伦理教育,进一步健全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发力机制,共同构建面向数智时代的新型工程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图3 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丁养兵致辞
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丁养兵在致辞中表示,数智化深刻重塑全球创新格局,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工程师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他提出以下六项建议:强化战略导向,聚焦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构建数字赋能的工程教育体系;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工程伦理教育等。他强调,工程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推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在书面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向联合主办单位及各承办单位、支持单位,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浙江大学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与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与高质量发展,并表示学校愿与全球高校、企业、研究机构一道,共同构建更加开放、融合、韧性的工程教育生态,为推进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4 《中国工程教育蓝皮书》发布
会上《中国工程教育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由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及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联合编写。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拓宇介绍了蓝皮书的编写工作和内容架构,蓝皮书以系统全面、重点突出、数据权威为原则,基于对2023年权威数据的全面梳理,系统描绘了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全貌,重点展现我国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实践、政策发展动向、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研究进展等内容,并基于新时代中国工程教育的战略定位和新挑战,提出了推动中国特色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展望。
主旨报告环节由5位来自国内外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权威专家带来深度洞见。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探讨教育与产业适配发展的核心逻辑及其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启示。他强调,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教育产业需优化资源分配与结构适配,以高效培育符合技术变革需求的工程师。

图5 朱高峰院士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民,在主旨报告中聚焦中国工程教育70年改革成就与未来挑战,认为中国工程教育已培养出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工程师队伍,通过政府主导、高校主体、多元协同机制,有效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演进,实现了与工业发展的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适配,当前,人工智能素质与能力教育正广泛展开。

图6 叶民教授报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Joseph Press描绘了通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字孪生和具身化机器人等技术推动工程教育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未来工程师将借助智能体模型驱动系统工程(Agent MBSE),在虚实融合的环境中进行实时设计与决策,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教育体系应以数字孪生、翻转课堂和个性化学习为核心,培养具备智能协作与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工程师。

图7 Joseph Press教授报告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裁Patrick Mueller指出,汽车产业正经历由数字孪生与AI驱动的全面变革,从传统预测式系统迈向端到端智能化,工程师需具备数据科学、AI算法与跨学科创新能力。

图8 Patrick Mueller副总裁报告
浙江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张光新分享了浙大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工程教育要面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强调“教科人一体化”发展,以项目制教学、校企联合培养和多元师资体系推动教育改革。浙大通过构建高水平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实践平台和课程创新,形成了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

图9 张光新教授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迪主持,中国工程院二局原局长王振海,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侯万军,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院院长吴静怡,“杭州六小龙”之一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朱秋国,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助理张旭鸿等有关专家,围绕“如何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化浪潮中,改革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具备数字素养、跨界能力和工程师精神的未来工程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深度讨论。






图10 圆桌论坛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及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知名研究机构和工程科技企业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并赴浙江大学宁波国际科创中心、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调研。深化了对数智时代工程师培养的共识,为全球工程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