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朱高峰院士发起。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教授、我校副校长夏春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清华大学UNESCO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孙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评价中心长江学者周光礼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别敦荣教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会长刘献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廷柱教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余东升教授、我校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嘉乐教授,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十多家高校和单位的相关专家出席会议。
朱高峰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应通过“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的研讨,探索建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研究方法、路径,厘清高校治理的责权,理清政府、社会、学校、院系、教师、学生的治理关系;要重视教育经济和教育管理问题,思考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正视教育的供给和需求平衡问题,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院校研究要研究院校管理问题,明确院校职能和权限,解决教育管理的“放管服”难题。他指出,要从工程哲学的高度去理解工程、技术和科学三者的关系,认识到工程作为独立主体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夏春明副校长介绍了我校组织系列座谈会的背景和后续安排。基于地方高校办学实践,他认为,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中应该起引领作用;高校立德树人要落在实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兼顾短期和长期,共性与特色;要建立“管、办、评、督、促”的综合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要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院校研究。
瞿振元教授从加强党对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角度剖析了“大学治理”问题。他认为,工程教育改革与大学治理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工程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问题。在坚持党对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前提下,行政权力应有所约束,从“有为行政”转变为“适为行政”。在内部治理方面,实行书记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在外部治理方面,实行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多方监管。
李培根院士认为,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中国崛起,引领世界,这是国家教育理念。好大学,一定要在社会上起引领作用。好大学可以是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大学,应用型大学可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引领社会。不管什么学校,都既要适应社会需求,更要引领社会需求。
其他专家也围绕“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刘献君教授梳理了院校研究与大学治理的关系;周光礼教授评析了大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异同;王战军主任认为中国大学治理有自身的特色,是从管理走向治理,中国的治理模式应多样化、层次化;马陆亭主任谈了大学治理与实干、创新、开放的关系。别敦荣教授认为工程教育改革和认证不能忘记教育的根本在于“人”;姜嘉乐教授认为在外部治理中应完善政策引导和需求研究,在内部治理中应强化理念提升和学校自评;余东升教授认为思考治理问题应回归教育自我;郭卉教授提出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两种治理视角;陈敏教授关注了学生的权益表达途径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有收有放,有深度有广度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对后续系列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寄予殷切期望。